- Rusty Lin
如何挑選滑雪板? (初級篇)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對滑雪這項運動當然也不例外。
第一次滑雪的初學者,如果還不確定會不會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,或是除了滑雪行程還有其他旅遊行程,建議到當地雪具店租用雪板,店員會很快地根據身高體重去幫你選擇雪板。不過當你喜歡上滑雪時,自然希望擁有一張屬於自己風格、能表達個人特色的雪板,當買下了第一張板,就是掉入這個無窮無盡的滑雪大坑的開始了。 (笑)
但是要如何在五花八門、成千上萬的板子中,找到一張適合自己雪板呢?
這篇可以幫助你篩選出最符合需求的板子。
首先呢,可以從以下這些方向開始逐一去考量
滑行程度Ability Level
長度Length & Size Chart
寬度Width
偏好風格&地型Riding Style & Favorite Terrain
板型Shape & Rocker Type
彈性Flex
其他:外觀、價格、品牌、八字合不合...(由於太過主觀,不列入討論範圍)
滑行程度Ability Level
根據滑行技術,決定購買板子的方向
初學者: 尚在練習基礎動作,建議選擇中等硬度且偏短的板子比較靈活、好上手。
中級者: 如果可以穩定轉彎,就根據地形喜好和滑行風格去挑選尺寸和板型吧。
高級者: 滑行技術已非常熟練,開始嘗試不熟悉的板型,發掘新的滑行風格。
雪板的長&寬要看哪裡?

通常新雪板都會附上規格表,但太多數據看得霧煞煞,也不確定要看哪一部位才好?
別擔心,通常你只需要留意這三個長度---板長、板腰寬、有效鋼邊長度

Board length板長,也是板頭到板尾的距離,比對身高時主要是參考這個數據。
Board width板腰寬,有些雪板會標注板頭寬和板尾寬,但通常從板腰寬去挑選即可。
Effective Edge Length有效鋼邊長度: 板子實際接觸雪面的長度,可以想像成滑行中的平台,越長代表提供給雪板的穩定度越高。
長度Length & Size

1:滑者身高
最常見的測量方式,是將雪板立於地面,與滑者身高相比,落於鼻頭與肩膀之間都是可接受的長度,建議初學者從接近下巴的長度作為學習轉彎的雪板長度。
以下是根據身高去挑選板長的建議表
身高 (英吋) x 2.54 x 0.88 = 建議板長


2:滑者體重
體重是選板長另一個判斷重點,板子承受的重量會讓板子彎曲,導致崁入雪地的深度不同,也就是說,同樣長度、同樣硬度的雪板,給100公斤和50公斤的滑者使用,滑行感受是截然不同的。
偏長的雪板:能支撐起體重較重的滑者;體重輕的滑者不易彎曲板子而感覺操作困難。
偏短的雪板:體重較重的滑者會把板子壓垮沒有反彈力;體重輕的滑者能較輕易彎曲板子。


寬度Width

板寬太窄:鞋尖、鞋跟超出板子,導致壓身過彎或高速割雪(Carving)時,因為磨擦雪地而不穩。
板寬過寬:造成前後鋼邊(Edges)轉換的不靈活。
一般建議若是雪鞋超過10.5號,則建議找中寬(Wid-Wide)或寬板(Wide),不過不同廠牌的雪鞋,鞋長也會有差異,最好的方式是帶固定器和雪鞋實際到店家比對。

如果你是初學者,那以上資訊已經足以幫助你在雪具店挑選租用或購買雪板了。
如果想要了解更多,那就參考另一篇如何挑選滑雪板? (進階篇) 。